上一篇文章我提到了练琴对绝大多数人都是枯燥乏味的,光靠兴趣很难坚持,更多的是靠毅力。那么有没有办法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,使学琴的路更容易坚持走下去呢?
All posts by liangliang
学琴兴趣到底重要不重要?(上)
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,说学琴一定要有兴趣,没有兴趣就学不好。而最近又出现不少文章,说学琴有没有兴趣不重要,有的甚至说,笑着学还是哭着学,学习效果上没有什么区别。那么,兴趣到底重要不重要呢?当我们仔细看这两种说法的源头的时候,我们会发现,持兴趣不重要的这种观点的大部分是专业人士,甚至有不少是知名的演奏家,而持兴趣很重要这种观点的,大部分是琴童家长。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?我认为是大家对“兴趣”这个词有很大的误解。
100首经典电影音乐
给大家推荐一套电影音乐专辑,《100 Greatest Film Themes》其中有大量很好听的电影音乐经典,大部分都是交响乐队作品。如果您有amazon prime会员,其中27首可以在amazon music App上免费听。这套专辑Amazon的链接是:100首经典电影音乐。另外您也可以通过Spotify免费收听全部100首音乐。
家长如何陪孩子练琴?
很多家长都会陪孩子练琴。那么孩子学琴是不是一定要有大人陪练?您陪孩子练琴的方法是否正确?这篇文章会详细讨论这个问题。
Transposition(移调)练习
Transposition(移调)是指把一段音乐从一个调移动到另外一个调上,所有的音都朝同一个方向移动同样的interval(音程)距离,每个音之间原本的interval(音程)关系不变。作为一种练习方式,Transposition(移调)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调性和音程,因此对听音,视奏和乐理学习都有很大帮助。
学新曲子时,什么时候加入表情记号,连奏和断奏等?
我们经常说,练钢琴时要分成小块,分段放慢练。也就是说,要先制定一个小目标,完成了以后再面向下一个目标,最终完成全曲。
但是,乐谱上的表情记号,指法,连奏和断奏等演奏法,学新曲子的时候,是不是可以暂时不管,等练熟了再去看它们?
恰恰相反,这些标记,必须尽可能早的看,不能等练熟了再去看它们。否则练琴的过程,将会走一个大大的弯路。
学钢琴不是为了学会多少曲子
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的回忆,我们小时候上的音乐课,其实是唱歌课。那时候老师教唱歌的方法就是,老师唱一句,学生跟着学一句,学了若干遍以后,一首歌就记住了,一堂音乐课也就圆满结束了。
很多家长以为学钢琴也是这样,老师教曲子,学生跟着学,老师教的曲子学生都学会了,也就学会弹钢琴了。
事实上,钢琴教育不是为了学曲子,而是学习音乐知识和弹钢琴的技术,究竟学了什么曲子,学了多少曲子,这些都不重要。
为什么有些钢琴大师的手型是平的?
有不少爱好古典音乐的朋友,会问这样的问题,我们一直强调初学时手型很重要,但是为什么看到一些古典钢琴大师的手型是平的?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。
海外用户请点:
国内用户请点:
如果这是一位初学者,传统的钢琴老师肯定会说,这样的手型不行。而这位却是举世闻名的钢琴大师Vladimir Horowitz(霍洛维茨)演奏的Liszt Consolation No.3,以音色处理见长。但他演奏时大部分时间手指几乎是完全平伸的,有时手腕还特别低。那么,是不是老师们都太古板了呢?
学钢琴,手型真的重要吗?
经常会有家长问,手型真的重要吗?这种问题源于对钢琴手型问题的不了解,很多家长以为手型只是为了弹琴的时候,手好看不好看。我在文章中强调过很多次,手型跟好看完全没有关系,我们从来不会因为追求好看,就去要求学生在钢琴上做任何特别的动作。当然,我不排除有这样的老师。手型的作用有好几个层面,我先从最浅的层面说起。
初学的手型可以帮助孩子弹得更快,声音更清晰,错误更少
初学时,手型应该是这样的:
这样的手型,比手指平伸的手型,手指抬起和落下时候的动作更小,速度更快。而且声音更有颗粒性,特别适合弹跑动的乐句。也就是我们说的用手指尖触键。
如果手指太平,速度就会变慢,声音也会变软,而且特别容易折指。
钢琴并非只属于古典音乐 (下)
Jazz(爵士乐)和Blues(布鲁斯)
Jazz(爵士乐)的乐器组合有很多种,但是大部分组合形式都包含钢琴。在Jazz中,钢琴,Bass和鼓被称为“节奏声部”,这三种乐器可以单独演奏Jazz作品,也可以和其他乐器组合成更大的乐队演奏Jazz作品。当然,钢琴甚至可以单独演奏Jazz而不需要和任何其他乐器合奏。